首页 > 教育 > 正文

村里的年味儿洋溢的是幸福的味道

2022-02-07 16:16:19 来源:

杀年猪、蒸豆包、磨豆腐、买年货、贴对联、挂灯笼、守年夜……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,人们脸上挂着的笑容、村里洋溢的年味都映照着农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“奔头”了!

从东北的雪路柴扉到江南的小桥水乡,从西北的窑洞暖炕到西南的木屋竹楼,各地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和习俗欢度春节,以此表达对新一年的展望和憧憬。

“现在在村里可沾哩,挺嘚!”

“要过年了,俺家正在炸油条、炸面筋、炸面老鼠(形似小老鼠的面食)……和了好多面,就等着发了。”带着围裙站在厨房炉灶旁的脱贫户范彦瑞笑着说。

37岁的范彦瑞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西阳泽乡梁家湾村。家里有5口人,两口子带三个娃。丈夫在赞皇一家公司上班,她在村里负责打扫卫生,两口子现在一年有四、五万元的收入。

“以前这样的日子都不敢想,尝试过养鸡,但赔了。前几年俺家那口子文化水平不高,也不会技术。光靠家里那几棵枣树,每年也就能有个三、四千元。”范彦瑞说。

当时,范彦瑞家的情况符合建档立卡的条件,村里就把他家列入了帮扶的名单之中。“俗话说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’,村里把在家待业、没技能的组织到一起,邀请了一些老师,进行了多次培训,让他们有可谋生的技能。”赞皇县财政局驻梁家湾村干部刘鑫说。

在村里的扶持下,范彦瑞的丈夫慢慢有了手艺,在县里的一个公司里找到了工作,范彦瑞也在村里干起了清洁工。“像范彦瑞这样情况的村里还有好几家,村里给他们安排了公益岗位,负责村里的杂活,比如除草、扫地等。除了这些,村里还有核桃微工厂、莲花庄农场项目等,乡亲们家门口就能挣到钱。”刘鑫说。

“以前没有微工厂的时候,俺就在周边村里找点活干。远不说,还不稳定。”脱贫户魏建霞说道,“现在俺每天送孩子上学之后,就在微工厂里敲核桃、给核桃仁分等级,一天能呆上八小时。一个月平均差不多有1000元收入。”

“微工厂在村里开了之后,俺步行10分钟就去了。以前除了在家里坐着就是在外面跟别人聊天,挺无聊的。现在好了,既不影响照顾家里,还能挣钱,而且家里孩子上学还有补助,花不了多少钱,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。”魏建霞说。

村里的年味儿洋溢的是幸福的味道

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西阳泽乡梁家湾村迎宾路。商帆摄

道路宽敞、路面整洁、房屋别致……走在梁家湾村迎宾道上,美丽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。说起近几年家乡的变化,村里的乡亲们滔滔不绝。“我感觉村里变化特别大,每次回来都有新发现。”在外上学的魏丽敏说:“村里不仅路好走了,环境也美了,还被评为了‘河北省美丽乡村’。”

“2021年,我们梁家湾村以‘洁净绿美’为标准,实施街道硬化、改厕改厨、庭院绿化、全村美化等一系列措施,新建了1500平米的群众文化广场;铺设了污水管道,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%;制作各类宣传牌及标语55个……”赞皇县梁家湾村支书池俊荣说。

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,梁家湾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,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。“现在村里可沾哩,挺嘚!”范彦瑞笑着说。

“妈妈的味道”是他心里永远的牵挂

水饺、炸藕盒、炸带鱼、炸肉、炸丸子……过年的时候妈妈做的饭对于杨富誉来说记忆深刻,这些东西在外面是吃不到的,也是他过年的“牵挂”。

杨富誉是山东省济南市柳埠街道葫芦峪村人,三年前到深圳打工,从事化妆品生意。他每年春节要回家过年,就是因为有这份牵挂。

“在外边做生意不容易,漂泊了一年,过年了,就想见见父母,见到村里这些父老乡亲,一大家人其乐融融,这一年的辛苦啊!就什么都没有了。”杨富誉说。

葫芦套村原来是一个穷山村,外出打工的很多。2021年葫芦套村又有新变化,新修了路,安了路灯。过年了,富裕了的葫芦套村又搞起了灯光秀,村里的老少爷们别提多高兴了,连杨富誉这些见过“世面”的人都感叹村里又增添了新的年味。

村里的年味儿洋溢的是幸福的味道

葫芦套村的灯光秀。受访者供图

刚到深圳时,杨富誉还不太适应,因为深圳的生活节奏太快。杨富誉说,在那边晚上8点之前几乎都在工作,晚上9点以后大家才出来。深圳经济发达,是一个非常超前的城市,办事认真,效率很高;而在家乡下午5点多就下班了,回家做饭或和朋友出来吃饭。

“在深圳,我是外乡人;在家乡,我是返乡人。”吸引杨富誉回家的,是家乡浓浓的年味,这年味有亲情,还有带着家乡味道的一些记忆。

在杨富誉的回忆中,每年村里都会搞一些传统节目,像耍龙灯、扭秧歌。对他来说,最吸引他的便是妈妈做的年夜饭。水饺、炸藕盒、炸带鱼、炸肉、炸丸子......在杨富誉老家有个习俗,大年三十晚上吃肉水饺,母亲包的最好吃的是韭菜肉水饺;初一吃素水饺,象征着这一年都素素静静。杨富誉每年都吃水萝卜素水饺,他觉得只有吃到这个水饺才觉得有年味,在外面感受不到,这就是小时候的味道。

“独在异乡为异客”,在外漂泊的人们满心牵挂。家乡的习俗和年味是慰藉每一个返乡人的良剂,也是每一位“外乡人”的心中的温暖记忆。

一把小泥团也能开启致富路

唱着歌儿,喝着红茶,捏着泥塑,做着直播。这是甘肃省平凉市民间泥塑艺人刘泉每天的生活常态。

在平凉市崆峒区崆峒镇蒋家沟村,竖立在路边的“泥塑刘”标示牌分外醒目。前来参观的人很容易就能根据指引走进“泥塑刘”的窑洞工作室。这里炉火正旺、暖意融融,火炉上熬好的罐罐茶散发着浓浓的香味,沁人心脾。

这孔大窑洞原是刘泉古建泥塑厂的毛坯成品贮存室。去年生产的古建脊兽销售一空,现在窑洞里显得有些空荡。这也恰好成了“泥塑刘”冬季的创新制作工作室。

村里的年味儿洋溢的是幸福的味道

甘肃平凉市民间泥塑艺人刘泉给做成的萌萌“福虎”装饰颜色。受访者供图

这只威风凛凛的泥塑老虎是“虎王”,这只虎头泥塑彩绘存钱罐是“拜年虎”,这只穿着崭新花衣裳的卡通泥塑小老虎是“福虎”……不善言辞的“泥塑刘”聊起泥塑创作的故事,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。

“我今年58岁了,从14起开始跟着父亲‘玩’泥巴,至今已整整44个年头了,创办泥塑厂后我被授予‘崆峒工匠’称号。”刘泉说,泥塑厂已经吸纳了本村13名热爱泥塑的工人常年制作透花脊,并与崆峒山景区、古建筑公司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,一些乡村民俗展馆都预订了这里的古建泥塑,各地的订货合同也接踵而来。

“‘玩’了这么多年泥巴,一直想着能建立泥塑展室和学习交流的场所,让爱好手工制作的娃娃们学下这门手艺,不要在我这一代失传。”刘泉说。

一抹黄土泥,一双灵巧手,几把木刻刀……小泥团在刘泉手里几番揉捏之后变成了一个憨态可掬的、带着笑脸的人物泥塑,栩栩如生。

泥塑厂冬季停工以后,刘泉就开始筹划着有关虎年的泥塑创作。

“早上七八点开始捏泥塑,晚上六点半结束,能把创新制作的泥塑作品变成商品,是我冬季进行泥塑创作的目标和梦想。晚上打开手机上网做一个多小时的直播,和网友聊一聊做泥塑的故事,顺便活跃一下思维,这一天就高兴了。”刘泉说,把泥塑技艺传承好,把泥塑产业发展好是他今后最大的梦想。(实习生周依佳对本文亦有贡献)

标签: